国君葬礼为何变成“外交盛宴”? | 循迹晓讲
循迹 · 用文化给生活另一种可能
主讲:赛艇队长
策划:赛艇队长
责编:马戏团长
全文约2800字 阅读需要10分钟
前一段时间,英国伊丽莎白二世女王,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都举行了葬礼。对于国家政治来说,葬礼不只是一个仪式,更是一个外交平台,有时候两国交恶或交好,往往就是通过一场葬礼促成的。
◇ 值得一提的是,安倍葬礼举办期间,有数千人举行抗议示威
古代中国葬礼的规格来自《周礼》,《周礼》中说:“以凶礼哀邦国之忧”,邻国要是有事,你得派人过去行凶礼,表示两国休戚与共,对别的诸侯国君主不幸去世感同身受。
这个礼仪做好了会收来盟友,而做不好就极有可能引发战争。春秋时期卫国和晋国关系闹得很僵,晋国曾经收留了卫国叛臣,还夺取了卫国的土地。
公元前535年卫襄公去世,有个晋国大夫提出了建议:“这正是晋国争取卫国的机会,现在我国如果不去吊唁,卫国万一和别的诸侯国结盟。其他诸侯国对晋国也会有看法,晋国就遭到孤立了”。于是晋国派出使臣去卫国吊唁,还归还了之前占的土地,两国关系因此改善。
类似的反例也有,公元前614年陈共公去世,陈国和楚国原来是盟国,按照礼节楚国应该派出使者吊唁。然而等了好久也没看楚国有动静,陈国继任国君陈灵公认为楚国这是侮辱轻视自己,一气之下和楚国的敌国晋国结盟。楚国一看陈国要背叛自己,马上发兵攻打,而晋国刚刚成为陈国的保护国,肯定不允许陈国被打,于是发兵为他们主持公道,于是晋、楚两国爆发了战争。
等到天下大一统之后,中原王朝有时候也会放下架子,主动给游牧政权的君主们吊唁。
◇ 唐德宗画像
唐德宗时期唐朝和回纥是兄弟邦交国,其间回纥可汗去世,唐德宗废朝三日,还下令文武三品以上都要去鸿胪寺慰问回纥使者。宋朝时期宋辽两国关系更亲密,这种吊唁的仪式也更隆重,宋仁宗时期辽国皇帝辽圣宗去世,仁宗下令大臣七天不用上朝,开封和宋朝边境城市七天之内要保持肃穆的气氛,不许放音乐,宋仁宗接待辽国使臣时,要向辽国的方向哭五次。宋神宗时期辽国太后去世,那阵子正赶上神宗皇帝过生日,他当即命令撤去酒席改喜堂为灵堂悼念辽太后。
宋朝礼节做的这么足,辽国做的也不差,宋仁宗驾崩时,辽道宗抱着宋使嚎啕大哭,之后他还下令把过去宋仁宗给他的衣服器具拢到一起下葬建一座衣冠冢,命令手下得像对待祖宗陵墓一样守好这座坟。
◇ 影视剧中的耶律洪基形象
前文说的都是都是邦交之国,不过按照中国的文化传统,哪怕是敌对国家的君主死了办葬礼,也要把场面的事做足,至少得罢兵休战。
西汉时期汉朝和匈奴一直都是敌对关系,汉宣帝时期匈奴虚闾权渠单于驾崩,他的儿子和弟弟们纷纷自立为王,史称“五单于争位”。此时对汉朝来说,应该是个渔翁得利的好机会,但有大臣跟皇帝说这么做不合礼法,最好是采取怀柔手段到匈奴阵中吊唁。
于是汉宣帝派使臣找到了五单于中最有希望获胜的呼韩邪单于,表达了深深的慰问与哀悼,呼韩邪大受感动,在平定内乱后竟然主动向汉朝称臣并自请为婿,这才有了后来昭君出塞的故事。汉朝不费一并一卒就换来了边界和平,这次吊唁实在是太关键了。
◇ 影视剧中的呼韩邪单于与王昭君形象
同样的事也在隋朝发生过,隋朝建立后和南方的陈朝经常发生摩擦,隋文帝杨坚准备派大军,但不曾想陈朝皇帝此时驾崩,这个时候去攻打人家,胜之不武,容易被天下人耻笑。
于是,杨坚立即下了撤军令,并且派人到陈国去进行吊唁。在吊唁信中杨坚的语气非常谦虚,在信的落款写上“坚顿首。”但陈国后主陈叔宝不但不领情,还冷冷的回了句“想彼统内如宜,此宇宙清泰”,你想统一就把你们自己顾好就行了,我这国泰民安用不着你操心。不过陈后主只能在这过过嘴瘾了,几年之后等风头一过,隋朝名正言顺的派大军南下,陈国灭亡。
等到了近代,中国也想利用葬礼外交跟周边国家搞好关系,1894年11月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三世驾崩,皇太子即位也就是尼古拉二世。此时甲午战争还没结束,清军陆军从朝鲜一路溃逃进东北,海军刚刚丢了旅顺,舰队正在威海卫苦苦挣扎。
◇ 亚历山大三世遗容
于是光绪皇帝命令湖北布政使王之春以钦差大臣的身份出使俄国,名义上是给老沙皇吊唁,其实是借这个机会找尼古拉二世聊聊,希望俄国出面对甲午战争进行调停。
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进行葬礼外交,在场面上俄国人也给足了面子,安排他坐沙皇的御用火车,还派画家给这一行人画像留念。但对于调停甲午战争的事,沙皇只是用一句“我肯定尽全力”就给打发了,实际工作一点没做。
其实甲午战争很大程度上就是俄国煽起来的,在战争爆发前李鸿章要俄国公使帮忙调停,结果那边转头就跟日本人说跟丫打没问题。俄国人的如意算盘打的很阴险,就是要通过中日战争消耗两边的实力,只要清军在东北还有一点力量,俄国是绝不会出手帮忙的,因为这样会耽误他们侵占东北。
◇ 明治天皇葬礼仪式
几年后1912年,日本明治天皇驾崩,当时的中华民国刚刚成立,宣统皇帝退位不到半年,民国政府急于得到外国的承认。于是大总统袁世凯选择不计前嫌,不跟日本计较他们侵占中国领土的往事,公开表示要派徐世昌赴日吊唁,此时的徐世昌辞官在家赋闲,但他在晚清时代可是太傅太保,军机大臣社会影响力相当大,袁世凯想让他作为总统的个人代表出席,一来是向日本表达重视,二来也会省去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日本政府也明白袁世凯的真实用意,但此时中国时局不稳,谁也不能保证民国政府能成立多长时间,不能着急去承认,于是日方表示,对于尚未正式承认的国家代表,不能待以国宾之礼,婉言谢绝袁世凯的吊唁。
总结来说,古代的葬礼外交更像是两边的一种试探,在君主制的国家里都是一朝天子一朝臣,换了个君主可能政策就不一样了,所以需要派外交官参加先皇葬礼,也好借这个机会探探对方的口风,能不能改善两国关系。
但现在国家政治都是往民主化发展,再也不是过去国王一言堂的情况了,因此现在的葬礼大多是仪式性为主,比如说英国女王的葬礼,来宾都是出于对老太太的敬仰才参加的,要是还有哪个国家想通过它跟查尔斯三世说好话,改变跟英国的基本国策,基本不可能了。
*本文首发于「循迹晓讲」公众号 未经授权 不得转载
*配图源于网络,若有侵权,后台联系删除
(END)
◇ 识别图中二维码即可报名参加头牌老师的线下游活动
★历史大咖正在进驻循迹晓讲ing,我们将帮助您成为百万UP主,讲自己的漫聊,阐述您对历史事件的独到见解。
★想成为我们的合作伙伴吗?想成为循游线下领队吗?想加入循迹大家庭吗?有录制过的小片,Volg,写过的讲稿,欢迎给我们投喂。
★投喂方式:添加微信号:readrenxin,和我们聊聊你有趣的想法。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皇帝阳痿了,怎么死的都是别人?| 循迹晓讲
“摸着天”杜迁:《水浒》中的小人物也值得被关注 | 循迹晓讲
罗马平民:贵族的屁股摸不得?老子偏要摸 | 循迹晓讲
拉什迪被追杀34年,法瓦特令为啥这么厉害?| 循迹晓讲